徐新華教授團隊在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發表學術論文
作者: 日期:2022-10-24 14:08:22 瀏覽:次
第一作者:張源
通訊作者:王飛飛
論文DOI:https://doi.org/10.1016/j.buildenv.2022.109721
全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0132322009519
2022年10月22日,建環領域頂級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在線發表了我院徐新華教授團隊研究成果(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n microwave radiation disinfection efficacy of the bacterial aerosols attached to a SiC composite filter,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2, 226,109721)。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為論文第一署名單位?!?/span>Building and Environment》作為建筑環境領域的權威國際期刊,2022年公布的最新影響因子為7.093。
本項研究是傳統建環領域與環境工程的交叉結合,旨在通過利用生物與化學領域的知識技術開展生物氣溶膠的滅活機制的研究,研制污染物控制產品,實現室內健康環境的控制。提出將吸波材料SiC復合到過濾器纖維上,即SiC復合過濾器,并采用微波輻射對該復合過濾器上的微生物進行殺滅。試驗研究了微波輻射對SiC復合過濾器上附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殺滅效果,以及不同滅菌功率和滅菌時間下SiC復合過濾器的溫升特性及滅菌率。并對微波輻射的滅菌機理進行了簡要分析。結果表明,SiC能很好地吸收微波輻射從而加熱SiC復合過濾器。在適當的條件下,附著在SiC復合過濾器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被高效、快速地殺滅。當滅菌功率為600 W,滅菌時間為10 min時,該系統可達到幾近100%的滅菌率。此外,隨著滅菌功率和滅菌時間的增加,SiC復合過濾器的溫度和滅菌率也逐漸增大,且滅菌功率的影響更大。微波滅菌是熱效應與非熱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熱效應在滅菌過程中占主導地位,非熱效應主要起到輔助滅菌的作用。定量地,在滅菌功率為600 W,滅菌時間為10 min時,非熱效應對滅菌率的貢獻為42%,熱效應對滅菌的貢獻為58%。最后,本研究還給出了不同滅菌功率和滅菌時間下滅菌率與溫度的對應關系,用以準確預估該系統在不同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滅菌率。
徐新華教授團隊主要在室內環境與污染控制、高性能圍護結構理論與技術、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與空調智慧控制、人工智能技術等方向從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