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環境建設邁開新步伐——環境學院“物聯網技術”課程組成立并啟動運行
作者:侯慧杰 日期:2021-10-15 10:44:04 瀏覽:次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部署,2021年7月12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對加快構建高校碳中和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進行碳中和人才培養提質提出明確要求,提出了布局一批適應未來技術研究所需的科教資源和數字化平臺,加強與人工智能、互聯網、量子科技等前沿方向的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環境類專業進入了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慧物聯網為主要標志的“智慧環境”新時代。掌握信息技術的實踐創新人才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培養碳中和創新人才的重要著力點。
為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需求,加強信息化課程建設,環境學院決定面向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三個專業的本科生增設《物聯網技術》課程。2021年8月初,物聯網技術課程組正式成立。課程組成員來自學院各專業系,由侯慧杰、王琳玲、徐新華、胡敬平、羅凡、羅勇強等6位老師組成。侯慧杰老師任課程組組長,負責課程建設與實施工作。2021年8月3日,課程組召開了首次課程研討會,確定了課程教學內容的基本構架,研討制定了教學綱要;2021年8月30日,制定了各單元課程授課提綱;2021年10月12日,課程組召開第二次會議,對各授課單元的教案進行了集中審核討論,并提出了修改意見。
《物聯網技術》課程結合環境類專業特點,制定了包括基礎理論和物聯網應用兩大授課單元,其中基礎理論部分包括物聯網的構建以及傳感、通信、大數據技術,應用單元囊括水、固、氣、建筑能源、環境監測等環節,采取理論授課和業界宣講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物聯網應用意識和能力。此外,在理論授課環節中將進一步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智慧環境實踐和創新訓練引導,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物聯網技術》課程將緊扣智慧環境建設內涵,以培養具有信息化時代特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通過信息化技術與課程內容、教育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管理的深度融合,支撐智慧環境人才培養,提升我校環境類專業信息化水平,服務智慧環境人才培養。